宋琬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成就

诗作特色
  宋琬诗在清初颇有名,早年在京师吏部任职时,就与给事中严沆、部郎施闰章、丁澎等人经常唱和,名满京师,时有“燕台七子”之称。王士祯《池北偶谈》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是也。”又说他后期诗歌,颇得力于杜甫、韩愈、陆游。沈德潜《清诗别裁》说:“宋以雄健磊落胜”。杨际昌在《国朝诗话》卷一中说:“施(施闰章)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宋琬诗很少反映现实之作,内容当然不能和杜甫、陆游相比拟,只是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仿效而已。他的诗作内容大多抒写个人的穷愁、哀伤,也有一些暗寓故国之思的作品。《听钟鸣》一诗中写道:“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无纵横。白头老鸟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写的凄惋动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中也有不少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反映民众的苦难及美好愿望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在《渔家词》一诗中,诗人愤怒地揭露了租吏的凶相与贪婪,反映渔民生活的艰难,读之催人泪下。在《同欧阳令同饮凤凰山下》一诗中写道:“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到,莫将征税得桃花。”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宋琬的诗在艺术上是有较高造诣的,古体诗和律诗写得尤好。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属对工巧,极为时人所推崇。称之为“诗人之雄”,有人赞为“东海之伟人”。与他同时代的金之俊,在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说:他的诗“其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以质,殆有如怀沙远游,屈子悲愤之所感乎。”《庚寅腊月读子美同谷七歌效其体以咏哀》、《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诗作以雄浑见长。《安雅堂全集》20卷,其中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

著述名录
  宋琬一生著述很多,现在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剧本一个,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安雅堂全集》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莱阳市图书馆现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数百片之多。 ▲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宋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

  宋琬自幼聪慧,刻苦好学,应试县、府皆名列榜首。崇祯八年(1635)以高才生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兄宋璜,名噪京华。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攻打莱阳城,宋应亨、宋玫组织宋氏族人及乡民抗清,城破殉国。宋琬则以仲兄宋璜任所在杭州,出游吴中在外得免一死,先后流落苏州、杭州、金陵等地,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平民疾苦。

出仕为官
  顺治三年(1646),清廷开科取士,宋琬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

  顺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道佥事;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被诬入狱
  先辈抗清,已为新朝留下不信任的口实。顺治七年(1650),宋琬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入狱。三个月后平反出狱,官复原职。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春,族侄宋彝秉(又称宋奕炳)因盗窃案发,宋琬长兄宋璠坐视不救,宋彝秉遂诬告宋璠、宋琬与农民起义领袖于乐吾(即于七)通谋造反,致使宋琬及其妻、孥、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狱,关入西曹刑部大牢。后经大司空蒋国柱亲赴莱阳核查,“知其冤,力为申雪”,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清廷以“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释放宋琬,主要原因在于康熙帝刚继位,为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全国的政局。

  第二次冤狱结束后被免官,宋琬在江浙一带生活了八年,直至康熙亲政。期间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再度入狱,幸得蒋国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释。

  康熙十一年(1672)投牒自诉,宋琬案情得到昭雪,再次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忧愤而终
  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时逢吴三桂起兵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病逝于京都馆舍,时年59岁。▲

故居

  宋琬故居位于莱阳市中心大街中部东侧,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莱阳知县茅芳廉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道光年间故居内设“卢乡书院”,光绪年间为官立小学,后为莱阳中学。1981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琬故居现为莱阳市博物馆,有房屋46间,占地1054平方米。馆内设革命历史文物展室、宋琬纪念馆、历代名人纪念馆、现代书画展室等。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心建筑宋琬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莱阳地区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安雅堂集》木刻板,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馆内除常年固定展览以外,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十余次,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余人次,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

作者《宋琬》的诗文

满江红 其三 西樵以南徐游览诸作见示

宋琬宋琬 〔清代〕

北固城头,兼天涌、银涛奔涨。登览处、频经战伐,金焦无恙。

鼓枻鼋鼍深窟畔,振衣鹳雀危巢上。手摩挲、瘗鹤古残碑,为馀饷。

弓样月,波中漾。欸乃曲,桥边唱。望乡心倍切,浓于春酿。

禽庆欲偕名岳屦,李邕倖免金吾杖。笑马迁、货殖强裁书,无聊状。

临江仙 艾石五兄纳姬白门善解琴书携之入蜀催妆赋此

宋琬宋琬 〔清代〕

桃叶桃根艳冶,巫山巫峡嶙峋。高唐云雨昔曾闻。

赋才今宋玉,臣梦果然真。

十样眉誇螺黛,七弦琴拂龙唇。薛涛笺写洛川神。

小窗图笔阵,亲学卫夫人。

贺新郎 杨商贤病起话旧赋此志感

宋琬宋琬 〔清代〕

吾辈今衰也。忆当年、偕游诸子,天街跃马。跋扈飞扬惊四座,况有祢衡善骂。

同醉酒、昭王台下。袒裼高楼呼五白,和悲歌、旁若无人者。

怀古昔,追风雅。

回头万事成飘瓦。况新来、友仁凋丧,船馀书画。恻鎗山阳思旧赋,邻笛何堪中夜。

算只有、穷愁东野。桃叶渡头聊卜筑,问秋娘、尚复能妖冶。

君不语,泪盈把。

鹧鸪天 同人约看玄墓梅花以雨不果返棹云间阻风四日舟中拨闷戏呈吴仲徵广文

宋琬宋琬 〔清代〕

邓尉梅花二月天。欲携竹杖醉花边。无端甲子冥冥雨,不为游人巧作缘。

三泖路、九峰烟。石尤风起缆难牵。轻帆半幅如飞鸟,羡杀东来鸭嘴船。

满江红 其四 西樵长斋佞佛但不戒酒

宋琬宋琬 〔清代〕

春色阑珊,繁花谢、红销绿涨。山一似、西施瘦损,捧心微恙。

堤上长吟苏白句,楼头高话羲黄上。喜清斋、久已绝猪肝,何须饷。

风乍卷,轻销漾。烟欲瞑,金衣唱。爱信陵作达,沉埋醉酿。

禹穴天台春正好,裹粮且办青藤杖。倩君侯、彩笔代丹青,云霞状。

一剪梅 梅花

宋琬宋琬 〔清代〕

浅碧深红拥素裳。楚楚晨妆。淡淡残妆。霜姨雪姊伴昏黄。

月在回廊。影在回廊。

寂寞孤山处士庄。漠漠湖光。剪剪云光。思量谁将配孤芳。

风里兰香,篆里沉香。

诏狱行

宋琬宋琬 〔清代〕

秋官署中有老吏,能说先朝诏狱事。当时国是日纷纭,太阿柄倒归阉寺。

天子高居问尚公,公卿标榜排清议。遂有群凶作爪牙,贙虎苍鹰最毛鸷。

长乐宫前传片纸,金吾夜半飞缇骑。卫尉将军身姓许,提点官旗北镇抚。

谳决惟增王甫欢,累囚难解张汤怒。洗垢新悬沉命法,挥毫已入追魂簿。

甫闻北阙杀刘陶,旋见西亭尸窦武。白骨交撑裹赭衣,残骸谁敢收黄土。

尔曹自谓盘根株,杀人狐媚夸良图。岂知神理有反覆,昊天明明安可诬。

神奸脱距竞菹醢,亦有然脐当路衢。长安万姓歌且舞,卖钗鬻钏沽醍醐。

海水群飞桑亩移,俯仰乾坤又一时。三君八俊俱尘土,膺滂田窦无坟基。

彤管堪嗟《酷吏传》,青苔半蚀《党人碑》。我今何为淹此室,圜扉白日啼寒鸱。

冤魂欲招不敢出,但闻阴风萧飒中心悲。中心悲,泪盈把。

酹酒呼皋陶,皋陶竟喑哑。古来万事难问天,蚕室谁怜汉司马。

君不见城上乌,啄人曾不问贤愚。新鬼衔冤向都市,年年寒食声呜呜。

长相思 吴门夜泊

宋琬宋琬 〔清代〕

大江东。五湖东。地主今无皋伯通。谁人许赁舂。

听来鸿。送归鸿。夜雨霏霏舴艋中。寒山寺里钟。

鹧鸪天五首 其二

宋琬宋琬 〔清代〕

细雨浓烟彴略横,渔灯几点灭还明。山如好友初谋面,路似生人未识名。

风力缓,布帆轻。舻声伊轧杂鸥声。画师纵有王摩诘,一片空濛写不成。

庚寅狱中感怀 其四

宋琬宋琬 〔清代〕

仆夫橐饘粥,投箸谁能餐。徒隶向我语,庙室西南端。

往者杨左辈,预血于此丹。恍惚阴雨时,绛节翳飞鸾。

再拜招其魂,毅气不可干。嗟余亦何为,喟然伤肺肝。

© 2023 笔墨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