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作者《李弥逊》的诗文

陪大慈老登古院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林影横搘折脚床,禅翁唤我坐斜阳。
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
茗碗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
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夏日登台晚云层叠若众山状伯氏令赋计因成长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阳光泼血汗交颐,晚日政与长空宜。
海神游戏出湛对,风伯退听停嘘吁。
初如炎官火伞动,渐若寒露冰壶欹。
九乌堕翼天地暗,六鳌矫首山川随。
飞来一峰横突兀,竞秀万壑排参差。
岱宗坡陀太华小,少室破碎终南低。
深谷婉丽发春态,高岩磊落呈秋姿。
峰青盘螺绾新髻,水碧分晕浮修眉。
鸾翔凤翥露纤巧,虎跨龙蟠惊崛奇。
观台仿佛隐仙圣,楼阁缥缈生蛟暾。
谁於天宇弄显晦,力与地险论高卑。
汤胸棱棱各腾踏,翻手冉冉争奔驰。
平生脚底识南北,此日眼界迷东西。
身舆欲上白银阙,风驭不假青云梯。
三薰三沐谢世事,一丘一壑真吾栖。
扪参历井不惮远,直恐夜半潜推移。

角楼锡宴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春风楼阙燕需颁,歌近云霄桂魄寒。
翠羽钗光辉蜡炬,紫霞杯影动雕盘。
天心首庆三时乐,国步知同九鼎安。
午夜烛龙明别观,传呼犹许万民看。

葵藿倾太阳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葵藿比君子,卑棲亦自荣。
叶随朱夏盛,心逐太阳倾。
大象无私照,孤黄不并生。
风稍轻转影,云日澹留明。
连茹怀君志,同根念旧情。
拾遗千古恨,难夺峦轩英。

翻阳四望亭观雪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瘴海三年雨不冰,喜看万木变琼英,
眼中何处分银界,脚底从兹上玉京。
岁序已於芒尾见,春风先向柳梢明。
饥馋病守存馀习,欲和田家击壤声。

玉山道中有感二首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寂寞新阡草未长,一身千里路茫茫。
秋风解染愁人泪,枫叶能红菊亦黄。

自鄱阳得请天台散吏解官就道恍然自适戏成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平明解印暮投馆,公事已如风马牛。报政仅堪书下下,结庐剩欲榜休休。

无名花草香随路,得计禽鱼水满沟。袖取向来朱墨手,按行松竹上沧洲。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雁塔联名旧,监车得路先。
凌云曾诵赋,纵壑愿推贤。
继剖龙溪竹,同归象骨田。
伤心老盘谷,谁与序山川。

晚泊江口令小舟汲江心水烹叶璵云谷碎冰散步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不到钟山二十上,江边独立思茫然。
故园如梦南归客,明日好风东去船。
白鹭一双轻照水,青鸦万点远漫天。
何须痛饮排孤闷,一酌清甘胜酒泉。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二首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曾倚沉香作好妆,竹篱茅屋肯深藏。
天寒翠袖留空谷,岁晚长眉闭上阳。
投辖尚能来好事,着鞭应恐并馀芳。
广平赋罢诗肩瘦,不为梅花恼石肠。
© 2023 笔墨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