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作者《陈恭尹》的诗文

春夜集丹柯阁听虫分赋得心字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方塘千尺在堂阴,一片春虫语渐深。出蛰惊雷喧昨夜,洗兵疏雨过前林。

希微拟共寒更转,断续如知座客吟。况是将军铃阁下,闻声倍切式蛙心。

岁除杂感十首 其三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雨泽今秋少,萧条井里间。海田增斥卤,溪水失潺湲。

一日蜡谁乐,终年农共闲。贫家繁食指,僮仆渐思删。

惠州西湖歌赠叶金吾犹龙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杭湖不过方十里,颍上无山空勺水。老夫未免有乡情,敢道他皆不如此。

惠州城西几百峰,峰峰水上开芙蓉。我欲穷源安可极,野烟空翠飞重重。

鳄湖之水明如练,弱藻潜鳞皆可见。丰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去何时还。

菱花荷叶纷纷长,巨筏中流日垂网。水晶鱼小价偏高,犀带桥长人共往。

金吾亭上好看湖,远近纤浓胜画图。微风作浪打山脚,白日倒景悬城隅。

金吾勋伐藏盟府,天许闲身作湖主。买断龟峰千顷波,增筑楼台三百堵。

飞甍往往杂茆茨,随山高下总相宜。疏阑架竹通闲地,画舫传觞入水篱。

吴歌楚舞看未足,更奏银筝度新曲。千金制得凤鸾衣,万里载来燕赵玉。

如君好事世所希,一日百万真可挥。当筵意气映四座,使我不醉何能归。

别待他时百花发,为君更咏黄金徽。

次答程荆山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瓠子歌成叹有馀,六龙沉玉礼河渠。乾封汉帝犹传诏,谏猎相如未上书。

空谷有人还饮犊,沧江无浪欲枯鱼。劳君诗句遥相问,只尺三城亦索居。

宿资福寺楼夜坐小酌怀张菊水次双河韵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鹦鹉杯飞琥珀浓,小楼门户掩重重。溪深不用防喑虎,日落无因借烛龙。

宿约即今成异地,客行从此又何峰。酒酣好作同游梦,莫打经堂午夜钟。

刘沛叔真赞二首 其一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双江战血染朱轮,五十年前即此身。剩有箪瓢归陋巷,不劳名姓上麒麟。

生生园十咏 其六 珠晖桥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惊雷收宿雨,初日现文虹。遂有青莲界,遥开积水中。

磬传三径竹,香度小桥风。沧海非云渺,微波自可通。

赵秋谷自潮州至即归其乡诗以送之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春来望尔海东头,及到翻成送去舟。岭路过时梅未摽,乡园归日麦应秋。

地留胜迹供高咏,天放闲身作远游。九土芒芒行已半,后期相对又何州。

送陈范求奉尊人季长旅榇归闽二首 其二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久奉晨昏遂寄居,乡园今始赋归欤。临岐赠我难为报,一束遗编是父书。

花朝后二夕何侯招饮署中即事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清斋银烛敞华筵,况值融和二月天。春得一晴花尽放,望连三夕月犹圆。

中心自醉非酬酢,入耳仁声胜管弦。吴下旧交今寂莫,因君重为说当年。

© 2023 笔墨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